校园热点
新闻速递
通知公告
聆听青春旋律 感悟艺术人生
发布时间:2019-04-18      来源: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      作者: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

《我爱北京天安门》曲作者给现代音职学子们上了一堂特别的作曲课

    2019年4月18日上午,《我爱北京天安门》的曲作者、著名作曲家金月苓来到我校,和我校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作曲经历,把经验和感悟真诚传递——一堂非常特别的“作曲课”,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“五四”运动百年“红色畅想”系列活动,本次讲座由我校党支部书记李逊芳主持,李书记对金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。

          70年代,一首《我爱北京天安门》唱遍大江南北,成为时代记忆。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《中国》便以此曲揭开影片序幕;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,美国儿童曾用生涩的汉语演唱这首歌曲,欢迎中国贵客的到来;日本民间访华团在中国演出的节目中,曾用中日两国语言演唱这首歌曲。这首歌成为一张打破国界的中国名片。不过,这首歌的乐曲并不是“一次成型”的,最初曲调轻快活泼,结构是一段体加尾句,金月苓不断琢磨,最后将曲子改写为“ABA”单三部的曲式,第一段活泼欢快,第二段舒展悠扬,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活泼欢快,歌曲更加朗朗上口,也成为了经典。

    “我当初写这首曲子的时候,可没想过它能不能流传开来,可能最多希望对门学校的孩子能唱一唱就好了。创作的时候如果考虑如何才能流传,或许就创作出不来了。”金月苓老师告诉我校学生们,要多写、多琢磨,写得多才会“顺”,写得“顺”才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。金月苓老师至今保持创作习惯,有时候一边哼唱一边用纸笔写,有时候一边弹琴一边琢磨,有时候用作曲软件一边输入一边听。她说创作不能停留于原位,要不断有新的创意。

    金月苓还告诉大家,灵感源于生活,生活中经常用到、想到、看到的内容是最好的小题材,而小题材往往比大题材更经久不衰更有生命力。

    学生许文佳成听了金老师的分享很有感触,“听金老师分享她的音乐故事,我懂得了如果要写出优秀的歌曲不仅需要平时踏实的知识积累,还需要细致地琢磨音乐形象,更需要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发现、去追寻、去体悟生活中的美。希望我也能像金老师那样,在美好的青春中谱写出自己的青春旋律!”“让我感到最为惊讶的是金老师年轻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理念。没想到金老师作曲用专业的创作软件,她也鼓励和支持我们用Cubase这种现代的创作工具来进行创作。今天的讲座更像是一堂作品分享会,一次艺术交流会,在前辈的鼓励下,我们更加确定了艺术学习的目标,提升了创作的信心!”学生王选说。

    这场分享在学生们合唱《我爱北京天安门》中结束,许多“00后”学生听父母唱过这首歌,这一次他们以更特别的方式走近这首经典。李书记表示“今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‘五四’运动百年,学校通过‘红色畅想’系列活动,让学生们聆听经典、走近经典,同时号召学生们围绕这两个主题,用现代的音乐语言写出时代的旋律。”通过一系列活动,音职学子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,传承音乐前辈们的精神,也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。